广西自然资源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其办学层次明确为专科教育。根据教育部高校分类标准,该校既不属于本科院校范畴,更非传统意义上的“一本”高校。学院成立于2018年12月,由广西自然资源厅直属管理,是广西唯一一所以自然资源为特色的公办高职院校,坐落于中国—东盟南宁空港经济区,校园占地面积1095.8亩,2025年在校生规模已突破1万人。作为广西“双高计划”重点建设单位,该校以培养自然资源领域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定位,学费标准为3700-6000元/学年。
一、办学定位与历史沿革
学院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 资源整合期(1993-2018):整合广西财经学校、工业科技学校等教育资源,早期以国土资源调查、测绘技术培训为主,累计培养4万余名专业人才;
- 高职创建期(2019-2022):2018年正式获批成立,建成国家级工程测量技术实训基地,形成“自然资源+工程技术”复合型专业架构;
- 提质扩容期(2023至今):2025年入选广西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与东盟国家院校建立合作办学机制,三次获评“广西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战略定位凸显三大特色:
- 自然资源服务:聚焦国土资源调查、国土空间规划等方向,承担广西70%的基层自然资源人才培养;
- 产教深度融合:与广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南方测绘集团共建67个实训基地,推行“理论+项目实践”教学模式;
- 数字技术赋能:建成智慧自然资源大数据中心,开发三维地质建模等28门虚拟仿真课程。
二、专业体系与教学资源
专业布局形成“自然资源主导、多链延伸”架构:
核心专业群:
- 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国家级骨干专业):配备无人机航测系统,毕业生双证获取率达95%;
- 工程测量技术:建有模拟矿山测绘中心,与南方测绘集团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
- 机电一体化技术:拥有工业机器人实训室,年输送智能制造人才300余名。
教学资源配置:
- 硬件设施:校舍建筑面积33.3万平方米,包含4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设备总值超1.5亿元;
- 师资力量:334名教职工中博士2人、硕士134人,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广西技术能手1人;
- 数字资源:图书馆藏书72.2万册,建成自然资源行业数据库和12TB教学资源库。
三、招生培养与就业体系
实施“定向培养+多元发展”机制:
招生特色:
- 2025年单招计划3218人,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要求无色盲色弱;
- 定向培养计划:面向广西21个县区招收62名公费定向生,免除学费并保障事业编制就业;
- 退役军人专项年录取500人,享受1500元/年求职补贴。
就业优势:
- 基层服务:毕业生三年内基层就业率达78%,月薪4500元起;
- 技能认证:推行1+X证书制度,测绘工程师、BIM建模师证书获取率超90%;
- 升学通道:与桂林理工大学开展“3+2”联合培养,专升本考试通过率18%。
四、发展机遇与转型挑战
在广西“向海经济”战略驱动下:
核心机遇:
- 获“双高计划”专项年投入1500万元建设智慧自然资源专业群;
- 2025年筹建职业本科专业,计划新增海洋资源调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等方向;
- 参与中国—东盟自然资源职业教育联盟,开发跨境资源管理课程体系。
现实挑战:
- 办学层次仍属专科,尚未进入职业本科试点序列;
- 年生均经费比区内本科院校低40%,制约高端设备更新;
- 省外生源占比不足15%,全国影响力有待提升。
这座被誉为“南疆自然资源人才摇篮”的学府,正以建设全国一流自然资源职业院校为目标,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数字转型,持续提升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服务能力。需特别注意:报考定向培养计划需具有广西特定县域户籍,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要求具备空间想象能力。
平台声明:该文系作者个人观点,研学网系内容创作发布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