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在江苏省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定位始终是职业教育领域的探索者。作为全国首批14所全日制高职院校之一,该校创建于1998年3月,由原国家教委批准设立,是江苏省第一所以“职业技术学院”冠名的公办院校。截至2025年,学校占地面积达1061亩,在校生规模突破1.5万人,下设医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等9院1部,开设40个专业。根据教育部备案信息,其办学层次明确标注为高职(专科),2025年江苏省专科批物理类录取线较本科线差距达100分以上。作为国家“双高计划”省级建设单位和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其发展始终聚焦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
办学定位的双重认证
政策框架下的层级属性
该校在教育部备案中明确为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2025年面向全国投放超4000个招生计划。虽与南京医科大学等本科院校开展“3+2”联合培养项目,但主体仍为专科层次办学。作为江苏省首批技能特色培育院校,其国家级实训中心数量(2个)与省级产教融合平台(3个)的配置,彰显职业教育属性。历史沿革的职教基因
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58年成立的泰州医学专科学校,经66年发展形成“厚德尚技,自强不息”的校训精神。2024年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达98%,其中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参加全国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95%以上,印证其“白衣天使摇篮”的社会美誉。
学科建设的三大支柱
医药健康核心领域
护理专业配备价值860万元的虚拟实训系统,与江苏省人民医院等38家医疗机构共建实践基地,2025年提前招生计划中该专业学费6200元/年,报录比达3:1。口腔医学技术作为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开发的数字化义齿设计系统被长三角地区80%口腔诊所采用。智能制造创新集群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与西门子共建智能生产线实训基地,学生团队开发的工业物联网平台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金奖。该专业2025年招生计划80人,毕业生平均起薪5500元,较传统专业高30%。数字经济特色方向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构建“1+X”证书体系,开发的智能检测模块被纳入中国电子学会行业标准。电子商务专业引入京东物流产业学院资源,年均孵化创业项目12个。
招生培养的核心特征
专科批次的绝对主体
2025年实施“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多元录取机制,普通类专业要求合格性考试7门达标,退役军人凭《退出现役证》可免试入学。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费5300元/年,智能建造技术专业因应新基建需求,报录比达3:1。贯通培养的多元通道
与泰国格乐大学开展“2+2”专本连读项目,已有136名学生获得双学位。中德合作项目毕业生入职西门子等跨国企业比例达15%。动态调整的育人模式
近年新增氢能技术应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5个前沿专业,淘汰传统行政管理专业。应急救援技术专业因应国家战略,2024年校企联合开发的安全预警系统服务38个基建项目。
质量保障的创新实践
双师型师资建设
专任教师中双师型占比85.08%,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级教学名师32人。实施的“青蓝工程”要求青年教师年均企业实践160小时,确保教学内容与产业技术同步更新。产教融合深度推进
建设全国首个智慧医药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开发的VR护理教学系统使技能训练效率提升40%。牵头组建长三角智能制造职教联盟,年均开展企业培训2万人次。数字化教学改革
投入2.3亿元建设数字校园中心,实现“元宇宙课堂”全覆盖。开发的《智能制药工艺》课程模块,被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纳入行业培训标准。
这座根植于中国医药城的“技术工匠摇篮”,正以“厚德尚技”的基因书写职教新篇。正如2025级智能制造专业学生在实训日志中写道:“调试工业机器人时,0.01毫米的定位误差让我们深刻理解精密制造的职业追求”。随着投资5.6亿元的市域产教联合体项目启动,这所承载66年职教底蕴的学府,正在开创医药健康与先进制造融合发展的育人新范式,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持续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