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皖东大地琅琊山麓,滁州城市职业学院以"修德立身,精技立业"的校训精神,扎根于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的沃土。这所肇始于1908年凤阳府师范学堂的百年学府,历经安徽省立第五师范学校、凤阳师范学校等历史沿革,于2010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全日制公办高职院校。现拥有醉翁西路主校区和凤阳、卫校两个历史校区,总占地面积785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1.39万余人,构建起"教育服务-医疗卫生-现代城市服务"三大专业集群,在2025年金平果高职院校排名中位列全国第219位。
一、办学定位:专科教育的深耕实践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是经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办学层次明确为专科教育。根据2025年分类考试招生章程,该校通过普通高考专科批、高职单招等渠道招生,护理、学前教育等核心专业录取分数线集中在300-450分区间。虽未进入本科序列,但与安徽师范大学等院校合作开展自考专升本项目,2024届毕业生升本率达36%。
区域特色定位体现在三方面:
- 百年师范传承:前身凤阳师范学校曾获"全国百所先进师范学校"称号,现有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等5个省级特色专业;
- 医教融合典范:合并原滁州卫生学校资源,护理专业群配备价值1.2亿元的生命科学馆,2024年获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
- 城市服务创新:开设高速铁路客运服务等新兴专业,与滁州市民政局共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基地,毕业生本地就业率达68%。
二、学科建设:"城市+"专业生态矩阵
传统优势领域
教育服务专业群传承百年师范基因,构建"早教-幼教-小教"全链条培养体系。配备奥尔夫音乐教室、蒙台梭利实训室等特色教学场所,开发的《师范生核心素养评价系统》获省级教学成果奖。护理专业群作为省级高水平专业,设置"基础护理-老年照护-急救护理"课程模块,建有标准化模拟病房和虚拟解剖实验室。
新兴战略方向
"智慧康养专业群"包含老年保健与管理等朝阳专业,开发的《居家养老远程监测系统》获安徽省养老服务创新奖。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与长城影视基地共建实训中心,学生参与《琅琊山文旅宣传片》制作比例达40%。
国际拓展领域
与马来西亚精英大学开展"3+1"联合培养,护理专业学生大三赴马参与基层医疗支援比例达15%。在"一带一路"沿线设立3个"中文+职业技能"培训基地,输出《中医康复技术教学标准》。
三、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的"滁州模式"
双元育人机制
实施"2+1"分段培养,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专业推行"教室-实训基地-高铁站"三级实训体系。与合肥轨道集团共建现代学徒制班,学生参与《轨道交通服务标准》制定比例达30%。
证书贯通体系
作为教育部1+X证书试点院校,老年照护、母婴护理等11个职业技能证书覆盖全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时平均持有3.5个资格证书,2024届毕业生进入省级示范幼儿园比例达28%。
四、发展蓝图:长三角职教的新担当
数字化转型工程
规划投资1.5亿元建设"智慧教育创新港",重点攻关虚拟仿真实训、AI教学评价等前沿领域。在建的XR虚拟校园可实现多校区协同开展急救护理实训,2024年已完成首场跨校区元宇宙教学演示。
国际化战略升级
深化与东盟国家合作,2025年启动"数字工匠培养计划",面向越南、老挝等国招收留学生比例提升至10%。在琅琊山文旅区设立"国际康养研究院",推动《中医养生技术标准》国际化。
从醉翁亭畔的师范基因到科教园区的智慧校园,滁州城市职业学院正以"百年底蕴、现代视野、区域担当"的三维体系,重塑职业教育的价值坐标。这所"皖东工匠摇篮"通过"校政企协同、课岗证融通、产学研联动"的育人模式,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培育着兼具职业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职业教育类型化改革背景下,其"立足滁州、服务安徽、面向长三角"的办学定位,为中国高职院校的转型升级提供了独具皖东特色的"滁州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