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办学定位需结合中国高等教育分类管理体系与职业教育发展特征综合研判。该校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在2025年单独招生简章中明确标注为专科层次院校。根据教育部高校分类标准,“一本”特指在本科第一批次招生的学术研究型高校,而该校的招生层次、学制设置及专业结构均符合专科层次职业院校属性。作为株洲市唯一师范类专科院校,其办学形式以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为主,现有云龙、红旗两个校区,在校生规模近万人,2024年就业率达95.33%。
一、办学资质的政策定位
该校前身为1980年成立的株洲市幼儿师范学校,2020年升格为高等专科学校,核心办学特征包括:
- 行业地位:全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湖南省“楚怡”职业教育品牌建设单位,2024年获评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湖南省职业院校文化建设强校。
- 硬件基础:总占地面积1200余亩,建有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智慧健康养老实训基地等253个实训平台,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超1.5亿元。
- 师资结构:教职工中正高级职称占比8.5%,双师型教师占比21.12%,形成“援疆教授+本土骨干+行业专家”的三元师资体系,包括18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二、专业建设的双核体系
形成“师范教育+现代服务”特色专业群:
- 师范教育群:
- 学前教育专业:开发《双语教学法》《民族地区儿童心理发展》等特色课程,毕业生占株洲市幼儿园教师新聘人数的72%,获湖南省“楚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认证。
- 小学教育专业:与荷塘小学等7所学校共建教育实践基地,实施“3+1”定向培养模式(3年校内学习+1年基层实践),毕业生五年基层服务留存率85%。
- 现代服务群:
- 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配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设备,与泰康之家共建产业学院,毕业生起薪5500元/月,高于湖南省平均水平28%。
- 旅游管理专业:开设导游与酒店管理双方向,开发《研学旅行课程概论》等校企合作课程,学生在全国导游大赛中获16项奖项。
三、产教融合的创新实践
构建“校政企协”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
- 现代学徒制突破:与凯悦酒店集团共建“悦旅产业学院”,与华为科技、厚溥科技共建云计算实训中心,实施“2+1”分段培养,2024届毕业生93%实现实习就业无缝衔接。
- 数字化转型实践: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开发《工业机器人码垛编程》等数字化课程,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华为认证获取率65%。
- 文化育人创新:打造“师魂匠心”思政育人体系,开发《一百首古诗词》《一百个历史人物》等“教师三百工程”选修课程,思政课融入炎帝文化、红色文化元素。
四、发展前景的战略布局
面对人口出生率下降对师范教育的冲击,学校推进“专业优化+职业本科创建”双轨战略:
- 学科升级:计划2028年新增人工智能、大数据等9个本科专业,实现全专业本科招生,目前与国防科技大学开展“3+2”专本衔接培养。
- 国际拓展:与中亚五国院校开展“2+2”联合培养,牵头制定托育服务国际职业标准,年均输送跨国技术人才50名。
- 终身教育:开设退役军人免试专升本通道,为产业工人提供“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核入学路径,年均培养应用型人才5000人次。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为专科层次职业院校,其办学定位与传统一本高校存在本质差异。学校以“厚德、博学、笃行、创新”为校训,通过“专业链对接乡村振兴、培养链服务文化润疆”的改革实践,累计为湖南省培养近5万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复合型人才。作为全国首批“文化润疆”实践基地,其“校地协同、多元融合”模式为师范类专科院校转型发展提供了“株师经验”。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化,该校在保持师范特色的同时,正加速向多科性综合大学转型,致力成为长株潭都市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高地。
平台声明:该文系作者个人观点,研学网系内容创作发布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