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专科院校,其办学层次明确属于专科(高职)教育范畴。根据教育部高校分类标准,“一本”特指在本科第一批次录取的公办重点本科高校,而该校所有招生计划均纳入高职专科批次。学校前身可追溯至1936年由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创办的湖南省立芷江乡村师范学校,2019年正式升格为高等专科学校,是湖南省五年制大专层次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基地。截至2025年,学校占地433亩,建筑面积15.8万平方米,在校生8455人,形成了“师范教育+现代服务”双核驱动的办学特色。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该校的发展历程体现了百年师范教育的传承与创新:
- 体制变革:1936年成立湖南省立芷江乡村师范学校,2018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复设立,2019年通过教育部备案,2021年获评湖南省文明高等学校和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示范基地;
- 功能定位:承担湘西及武陵山片区基础教育师资培养任务,年均输送3000名毕业生,覆盖怀化市70%的小学及幼儿园教师岗位;
- 战略布局:构建“3年制高职+5年制公费定向培养”双轨模式,与怀化市68所中小学共建实践基地,形成“校-地-园”协同育人体系。
二、专业建设与教育特色
打造“全科师范+技能拓展”专业生态:
- 特色专业群:开设12个国控师范专业及3个非国控专业,涵盖学前教育(省级示范专业)、小学教育(中央财政支持专业)、音乐教育等方向,其中五年制公费定向培养项目覆盖全省14个县区;
- 实训体系:投入2600万元建设智慧教室、微格教学实验室和民族艺术工坊,配备奥尔夫音乐教学系统、蒙台梭利教具等先进设备;
- 教学创新:开发《武陵山区民族文化课程》《乡村教师素养训练》等9部校本教材,推行“2+1”培养模式(2年校内学习+1年顶岗实习)。
三、师资力量与培养路径
构建“双师型+民族教育”教学团队:
- 师资结构
333名在编教职工中,教授7人、副高职称86人,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占比42.6%,包含省级教学名师2人、非遗传承人3人; - 培养机制
实施“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核体系,2025年单招计划721人,退役军人考生可免文化测试,学前教育专业要求普通话二级甲等以上; - 升学就业
毕业生可通过“3+2”专升本通道进入本科院校,2024届学生专升本率14.3%,公费定向生履约率达98%,学前教育专业入职公办幼儿园比例超60%。
四、社会服务与区域贡献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凸显师范价值:
- 人才输送:累计培养4万名毕业生,覆盖武陵山片区82%的乡镇中心小学,少数民族教师占比达35%;
- 文化传承:建立侗族大歌、苗绣等12个非遗工作室,开发的《民族地区幼小衔接课程》被纳入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库;
- 标准建设:牵头制定《乡村教师专业能力标准》,2022年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称号,学生团队在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斩获6项金奖。
从㵲水河畔的蚕业学校到湘西教育人才摇篮,这所承载89年师范基因的院校,正以年均培养2000名基础教育师资的规模,践行“勤毅朴实、敬业求真”的校训。其“公费定向+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为武陵山片区输送了60%的乡村教师。在国家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中,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15个特色专业和98%的就业率,印证了师范类高职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中的战略价值。
平台声明:该文系作者个人观点,研学网系内容创作发布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