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经营或个人理财过程中,常常会涉及到投资活动,而投资收益的账务处理是一项重要且需要准确完成的工作。那么投资收益究竟如何做账呢?
明确投资收益的类型
投资收益主要包括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还有利息收入、转让金融资产取得的收益等。不同类型的投资收益,其账务处理方式会存在一定差异。比如,企业持有其他公司的股票获得的股息红利,在宣告发放时就要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而债券投资取得的利息收入,通常是按照约定的计息周期来确认收益并做账。
权益性投资收益的账务处理
当企业取得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时,如果是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一般在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应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会计分录通常为:借:应收股利,贷:投资收益。收到股利时,再做借:银行存款,贷:应收股利。
要是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情况就复杂一些。在被投资单位实现盈利时,要按照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贷记“投资收益”;而当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借记“应收股利”,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实际收到时再做相应的收款分录。
债权性投资收益的账务处理
对于债券等债权性投资取得的利息收入,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应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利息收入,计入投资收益。会计分录比如:借:应收利息(或债权投资——应计利息),贷:投资收益。同时,如果有利息调整的情况,还要相应地对利息调整进行账务处理。
转让金融资产取得收益的账务处理
企业转让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取得的收益,应将取得价款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以交易性金融资产为例,出售时,借:银行存款等(实际收到的金额),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或借方),贷:投资收益(差额,可能在借方也可能在贷方)。
准确做好投资收益的账务处理,能清晰反映企业或个人投资活动的成果,为财务分析等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是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