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不少人会有境外收入的情况,比如在境外工作、投资获得收益等。但很多人对于境外收入该如何纳税却不太清楚,下面就来详细说一说。
明确纳税义务
只要是中国的税收居民,不管是从境内还是境外取得的收入,都需要依法在中国缴纳个人所得税。这里的税收居民判定标准主要依据是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也就是说,即便收入来自境外,但符合上述税收居民条件,就有向我国纳税的义务。
境外收入的范围
境外收入涵盖的范围比较广,常见的有在境外工作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因任职、受雇、履约等在境外提供劳务取得的所得;从境外企业、其他组织以及非居民个人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将财产出租给承租人在境外使用而取得的所得等等。基本上只要是来源于境外的各类收入,都在纳税考量范围内。
纳税的计算方法
首先要对境外收入进行换算。一般是按照我国税法规定的应税项目,对照境外收入的性质进行归类,然后将境外取得的收入依照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费用减除标准和税率表等,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进而算出应纳税额。不过在计算时,要注意扣除在境外已经缴纳的税款,避免重复征税。比如在境外已经按当地税法缴纳了一定比例的所得税,在向我国申报纳税时,可以凭境外的完税凭证等相关证明材料,按照规定进行抵免。
申报纳税的流程
有境外收入需要纳税的,要在规定的纳税申报期限内,通过合法的申报渠道进行申报。通常可以采用网上申报等方式,登录税务机关指定的纳税申报平台,如实填写境外收入的相关信息,包括收入金额、来源、已在境外纳税情况等。填写完成后提交申报,税务机关会进行审核,如果发现申报有问题会及时反馈,纳税人需要按照要求进行补充或修正申报内容,直至申报通过并完成纳税缴纳。
了解境外收入如何纳税,对于有相关收入的个人来说至关重要。只有依法准确纳税,才能既履行好自己的公民义务,又避免因纳税问题带来不必要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