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和企业经营中,我们常常会涉及到印花税的问题,很多人可能不太清楚印花税到底是按什么来征收的。这看似是个小问题,但对于准确纳税和理解税收政策却至关重要,下面就来详细说一说。
印花税的概念
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设立、领受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的行为所征收的一种税。因采用在应税凭证上粘贴印花税票作为完税的标志而得名。
印花税的征收依据
印花税的征收依据主要是应税凭证。应税凭证包括合同、产权转移书据、营业账簿、权利、许可证照等。比如说,企业之间签订的买卖合同、租赁合同等各类合同,在签订时就需要根据合同金额缴纳印花税;当企业进行产权转移,如房屋、土地等产权变更时,所签订的产权转移书据也是印花税的征收对象。
印花税的征收方式
主要有从价计征和从量计征两种。从价计征是以应税凭证所记载的金额为计税依据,按照规定的比例税率计算应纳税额。例如,借款合同按照借款金额的一定比例征收印花税。从量计征则是以应税凭证的件数为计税依据,按照规定的定额税率计算应纳税额。像权利、许可证照,一般就是按件每件5元来征收印花税。
不同应税项目的具体征收情况
对于购销合同,按购销金额的万分之三贴花;加工承揽合同,按加工或承揽收入的万分之五贴花;财产租赁合同,按租赁金额的千分之一贴花等。不过,具体的征收标准可能会根据国家税收政策的调整而有所变化。
印花税的征收涉及多个方面,是按照应税凭证来确定征收范围,通过从价计征和从量计征等方式来计算应纳税额。了解印花税的征收相关知识,有助于我们在经济活动中准确履行纳税义务,避免因不了解政策而带来的税务风险。
平台声明:该文系作者个人观点,研学网系内容创作发布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