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渤海湾畔的唐山曹妃甸新城,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以"笃志笃行,惟新惟精"的校训精神,矗立为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示范窗口。这所2017年经河北省政府批准设立的民办高职院校,前身整合了多所中职教育资源,现已成为占地1400亩、在校生1.8万人的区域性职教重镇。作为中国唯一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基地"的院校,其护理实训中心设备先进程度国内领先,价值5000万元的航海模拟器集群支撑着"海陆空"立体化专业体系。
一、办学定位:专科教育的产教融合典范
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办学层次明确为专科教育。2025年单招章程显示,该校通过普通高考专科批、高职单招等渠道招生,护理、学前教育等重点专业录取分数线集中在300-450分区间。虽未进入本科序列,但与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等院校合作开展"3+2"专本衔接项目,2024届毕业生升本率达10.97%。
办学特色体现在三方面:
- 产业需求导向:构建"港口机械-智能装备-健康服务"专业矩阵,机电设备技术专业入选省级特色专业;
- 国际职教标杆:与美、德、韩等十余国院校开展合作,引进德国SGAVE双元制培养体系;
- 数字转型先锋:建成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开发的《虚拟仿真加工系统》获8项国家软件著作权。
二、学科建设:"港城融合"的专业生态
传统优势领域
护理健康专业群配备2000平方米模拟病房,构建"基础护理-老年照护-急救技能"三级培养体系。作为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基地,该专业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连续三年超85%。港口机械与智能控制专业依托曹妃甸港区优势,建有国内首个5G智能港口实训中心,学生参与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改造项目比例达40%。
新兴战略方向
"智能装备专业群"包含工业机器人技术等省级品牌专业,与首钢集团共建现代学徒制班,年均培养智能制造技术人才500余名。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创新"教室-实训基地-冀东汽车产业园"三级实践体系,开发的《动力电池智能诊断系统》获河北省技术创新奖。
国际拓展领域
在"一带一路"沿线设立中德双元制创新中心,输出《智能港口技术培训标准》。与巴基斯坦共建"中巴职业技术学院",年均培养港口机械操作员200名。
三、人才培养:"工匠+"育人模式
产教协同机制
实施"2+1"分段培养,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推行"教室-模拟航站楼-首都机场"三级实训模式。与京东集团共建电子商务订单班,学生参与"618"电商大促项目比例达70%。
证书贯通体系
作为教育部1+X证书试点院校,智能物流、老年照护等26项资质覆盖全部专业。2024届毕业生人均持有2.8本职业资格证书,机电设备技术专业学生高级技工证获取率达92%。
四、发展蓝图:数字港城的职教担当
智慧教育工程
投资3亿元建设"元宇宙创新港",重点研发数字孪生港口操作系统、XR船舶驾驶训练平台。在建的智能物流虚拟仿真系统,可模拟年吞吐量500万标箱的港口作业场景。
全球职教网络
深化与马士基航运合作,2026年启动"数字工匠培养计划",面向RCEP国家招收留学生比例提升至15%。规划在印尼设立"东盟港口人才培训中心",推动《智能装备维保标准》国际化。
从行知路的智能实训中心到渤海湾的产教融合基地,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正以"立足港城、服务京津冀、辐射一带一路"的三维坐标,重塑现代职业教育的价值体系。通过"校港联动、课岗融通、产教共生"的育人机制,为新时代环渤海经济圈建设培育兼具工匠精神与数字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在职业教育类型化改革背景下,其"专业集群化、培养实战化、服务全球化"的办学定位,为中国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独具港口特色的"曹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