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航天职工大学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陕西省教育厅主管的全日制公办专科层次高等职业院校,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西安航天弘发实业有限公司。该校位于西安市南郊航天产业开发区杜陵西路,依托航天高科技产业背景,形成了集高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职工培训于一体的办学体系。根据2023年招生数据,该校在陕西省专科批次的文科录取最低分为229分(位次83875),理科236分(位次160667)。
一、办学性质与历史沿革
这所承载46年航天教育基因的院校历经三次重要整合:
- 初创奠基期(1978-2000):前身为1978年成立的航天六院职工培训中心,1992年加挂西安航天技工学校牌子,形成“职前教育+在职培训”双轨模式。
- 体系完善期(2000-2015):2000年获教育部批准开展普通高职教育,2012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建成国家级航天职业技能鉴定站。
- 产教融合深化期(2016至今):2025年成立由龙乐豪院士、张贵田院士指导的“技能专家委员会”,建立数控铣、平面设计省级竞赛集训基地,承担世界技能大赛陕西省选拔赛组织工作。
二、学科体系与教育特色
学校构建“航天技术+”专业矩阵:
- 核心专业群:重点建设机电一体化技术(年均招生200人)、数控技术(省级重点专业)等21个高职专业,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有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 教学模式创新:推行“理论+实训+认证”一体化培养,学生需完成10万行代码量(软件开发专业)或800小时航天装备制造实训(数控技术专业)方能毕业。
- 师资力量:拥有包含“省级教学名师”“西安工匠”在内的师资团队,“双师型”教师占比达87%,徐立平、杨峰等大国工匠定期开展技能指导。
三、招生政策与培养质量
学校实施“多元通道”培养机制:
- 分类考试录取:2025年高职分类考试采用“学业水平测试(300分)+职业适应性面试(100分)”综合评价,持有中级电工证等职业资格证书可加20分。
- 质量保障体系:建立“校-省-国”三级技能竞赛链,近三年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金奖3项,机电一体化专业团队开发的《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 就业升学路径:毕业生年均就业率超92%,35%进入航天系统企业,中职生可通过“3+2”贯通培养升入高职。
四、社会贡献与区域影响
学校打造“四位一体”服务网络:
- 航天人才培养:累计为航天系统输送1.2万名技术人才,多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参与神舟系列飞船发射保障工作。
- 职工终身教育:年均开展航天六院职工培训5000人次,开发的《液体火箭发动机维护标准》被86家航天配套企业采用。
- 社区教育服务:建成航天社区学院,面向社会开设智能制造、无人机操控等28个公益培训项目,年服务居民超1万人次。
这座践行“潜心修美德,笃志求真学”校训的航天职教高地,通过“航天精神传承+尖端技术融合”的育人模式,不仅为国防科技工业培养了大批“能吃苦、精技术”的工匠人才,更构建起央企办职业教育的特色范式。随着我国商业航天产业的快速发展,学校正加速推进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为航天强国战略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平台声明:该文系作者个人观点,研学网系内容创作发布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