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的财务核算中,常常会涉及到各种不同的会计科目。其中,“交易性金融资产”这个科目可能会让不少人感到困惑。它到底是什么呢?下面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定义
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比如企业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等,并且企业持有这些资产的目的就是在短期内通过买卖获取差价收益。例如,某企业购买了某上市公司的股票,打算在股价上涨后短期内就将其出售,那么这笔股票投资就可以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特点
一是持有目的明确,即为了短期内获利。不是为了长期持有获取股息、利息或者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等其他目的。二是具有活跃市场,其公允价值能够通过活跃市场获取。活跃市场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市场:市场内交易的对象具有同质性;可随时找到自愿交易的买方和卖方;市场价格信息是公开的。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在初始计量时,交易性金融资产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作为其初始确认金额,相关的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后续计量时,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当企业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将处置时的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初始入账金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同时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交易性金融资产在企业中的作用
对于企业来说,交易性金融资产是一种灵活的投资方式。它可以让企业在资金闲置时,通过合理的投资获取额外的收益。同时,由于其流动性较强,企业在需要资金时可以及时将其出售变现,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企业财务核算中一个重要的会计科目,它反映了企业为了短期获利而进行的金融资产投资活动。了解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