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存货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资产。然而,很多人对于存货如何进行分录却不是很清楚,下面就来详细讲讲存货分录的相关知识。
存货取得时的分录
当企业购入存货时,如果是采用实际成本核算,一般会涉及到“原材料”“在途物资”等科目。比如企业购入一批原材料,价款已付,材料也已验收入库,那么分录就是借记“原材料”,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要是材料还在运输途中,就先借记“在途物资”,等验收入库后再从“在途物资”转入“原材料”。如果是采用计划成本核算,还会用到“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等科目,购入时先按实际成本借记“材料采购”,贷记“银行存款”等,验收入库时按计划成本借记“原材料”,贷记“材料采购”,同时根据两者的差异借记或贷记“材料成本差异”。
存货发出时的分录
存货发出的情况多种多样,常见的比如生产领用、销售等。当生产车间领用原材料用于生产产品时,分录为借记“生产成本”,贷记“原材料”。要是企业将存货用于销售,在确认收入的同时,要结转相应的成本,分录就是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贷记“库存商品”。不同的发出用途,对应的分录科目也有所不同,要根据实际情况准确进行记录。
存货清查时的分录
企业会定期对存货进行清查,可能会出现盘盈或盘亏的情况。如果是盘盈,先按重置成本借记“原材料”“库存商品”等存货科目,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经批准后,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贷记“管理费用”。若是盘亏,先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贷记“原材料”“库存商品”等;查明原因后,属于正常损耗等情况的,借记“管理费用”,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要是由责任人赔偿的,借记“其他应收款”,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因自然灾害等非常原因导致的,借记“营业外支出”,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
存货的分录需要依据存货所处的不同阶段、不同情况,准确运用相应的会计科目来进行记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与完整,让企业的经营状况能在财务数据上得到清晰准确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