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其办学层次明确为高职(专科)。该校由原广西南宁化工学校(1958年建校)和广西轻工业学校(1956年建校)于2003年合并升格成立,2013年并入贵港职业学院。学校现有南宁、贵港、武鸣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近2000亩,全日制在校生超3.1万人,是广西规模最大的公办高职院校。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广西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其主体专业紧密对接广西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鲜明的工业教育特色。
一、历史沿革:七十年工业教育基因传承
该校发展历程呈现"三次关键跨越":
- 行业奠基期(1956-2003):前身广西轻工业学校和南宁化工学校累计培养近10万技术人才,形成"技能立校"的办学基因,曾三度试办全日制本科教育(1960年广西化工学院、1978年广西轻工业学院、1978年广西石油化工学院)。
- 高职建设期(2003-2019):2003年升格为高职院校,2010年建成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015年获批广西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培育单位。
- 双高突破期(2020-2025):2024年入选广西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机械制造及自动化、食品智能加工技术、大数据技术专业群成为重点发展领域,与东盟国家共建"丝路国际糖业学院"。
二、办学定位:产教融合的工业人才摇篮
该校实施"四维一体"发展战略:
- 产业精准对接:58个高职专业中83%对接广西"十大产业集群",石油化工、制糖食品等专业群服务中国—东盟产能合作,与玉柴、吉利等123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共建4个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
- 双元育人模式:推行现代学徒制和"1+X"证书制度,建成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虚拟仿真实训中心1个,学生获全国技能大赛一等奖7项,毕业去向落实率连续五年超90%。
- 军事化管理:通过晨训、内务评比等强化纪律意识,形成"明德、亲民、至善"的校风,获评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
- 国际标准输出:在泰国、埃及设立"丝路国际糖业学院",输出制糖技术双语教材8册,年培养外籍学员200人。
三、学科实力:双高引领的专业矩阵
该校构建"金字塔型"专业体系:
- 国家级顶尖领域:
- 石油化工技术专业群:配备价值千万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主持制定2项行业标准,毕业生可获国际通用化工总控工证书。
-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建有工业4.0智能产线,与特变电工共建产业学院,学生起薪达6500元。
- 省级特色专业:
- 食品智能加工技术:开发糖业大数据分析平台,获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与东亚糖业集团共建现代学徒制班。
- 大数据技术:与华为共建ICT学院,实施"课证融通"培养模式,专升本率达60%。
- 新兴交叉方向:
- 智能建造技术:配备BIM技术中心和装配式建筑实训场,年输送智慧建造人才800人。
- 工业互联网应用:开发5G远程运维系统,服务广西机械装备数字化改造。
四、招生培养:专科批次的多元通道
该校实施"五轨并行"招生机制:
- 分类考试招生:2025年计划招生4398人,设置机电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等22个测试模块,退役军人可免文化考试。
- 订单式培养:与比亚迪、蜜雪冰城等企业共建"厂中校",实施"招生即招工"模式,毕业生定向就业率超35%。
- 贯通培养项目:与广西科技大学开展"3+2"专本衔接,首届机械制造专业升本率达89%。
- 国际教育项目:商务日语专业实施"2+2"双学位培养,要求雅思5.5分,毕业后可赴日本企业就业。
- 技能竞赛通道:建有糖业技术创新中心等9个大师工作室,学生获省级以上奖项183项。
五、发展蓝图:东盟职教的新标杆
作为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该校正推进三大战略升级:
- 校区扩建工程:投资21.9亿元建设武鸣新校区,规划配备5G车路协同实训系统、工业机器人4.0实训产线。
- 师资强基计划:要求教师每5年累计企业实践6个月,2025年"双师型"教师占比提升至90%,引进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名。
- 标准输出行动:主持制定《糖业1+X证书》,被东盟国家15所院校采用,年输出职教方案200项。
从行业技校到区域职教龙头,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用近70年时间谱写了"厚德强技、服务工业"的育人篇章。对于高考分数处于专科线的考生,选择该校既能通过产业学院进入名企,又可依托贯通项目实现学历跃升。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这所承载"为工业强桂育才"使命的学府,正朝着建设"中国—东盟一流工业职业大学"的目标奋力前行。
平台声明:该文系作者个人观点,研学网系内容创作发布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