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东湾畔的古城辽阳,辽宁建筑职业学院以“上善建道,精技筑邦”的校训精神,深耕于建筑职业教育的沃土。这所肇始于1951年辽宁省立工科高级职业学校的公办高职院校,历经三次跨越(2008年升格高职、2017年入选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2025年成为辽宁省“兴辽卓越”院校建设单位),现已成为占地628.9亩、拥有南、北、西三校区的建筑职教标杆。作为辽宁省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其构建的“土木建筑-电子信息-智能制造-财经管理-现代服务”五大专业群已培养近10万名技术人才,在2025年金平果高职院校排名中位列全国第143位。
一、办学定位:专科教育的深耕实践
作为辽宁省教育厅直属的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该校办学层次明确为专科教育。2024年招生数据显示,学院在全国实行专科批次招生,建筑工程技术、软件技术等核心专业录取分数线集中在300-450分区间。虽未进入本科序列,但其与沈阳建筑大学等本科院校合作开展“3+2”贯通培养,构建起中职-高职-本科衔接通道。数据显示,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7%以上,其中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进入中建集团、中铁建集团等央企比例达42%。
行业特色定位体现在三大支柱:一是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入选国家级试点;二是辽宁省高水平现代化高职院校,土木施工专业群获省级高水平特色专业群立项;三是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覆盖建筑工程识图、BIM技术等34个职业技能认证。
二、学科建设:“建筑+”专业生态圈
传统优势领域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作为国家级骨干专业,构建“设计-施工-管理”全链条培养体系。开发的《智能建造虚拟仿真系统》获8项国家软件著作权,年均完成企业横向课题15项。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聚焦绿色建筑方向,配备价值2000万元的4D建筑设备实训系统,学生大三全年在省级重点工程顶岗实训比例达45%。
新兴战略方向
“智能建造专业群”配备工业级BIM实训平台,开发的《数字孪生建筑管理系统》被纳入辽宁省重点研发计划。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与华为共建ICT学院,学生参与智慧工地系统开发项目率达70%。
特色创新领域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首创“非遗技艺+数字设计”模式,学生作品《满族纹饰系列》在省级工艺美术大赛中斩获金奖。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专业开发的《无人机建筑测绘系统》,在2024年辽宁省古建筑保护工程中投入实际应用。
三、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的“辽阳模式”
双元育人机制
实施“2+1”分段培养,工程造价专业推行“教室-工地-造价咨询公司”轮岗实训。与中建集团共建的现代学徒制班,学生参与沈阳地铁站房建设项目比例达60%,企业认证通过率超行业标准18%。
证书贯通体系
作为国家首批1+X证书试点院校,建筑工程识图、建筑信息模型(BIM)等39个职业技能证书覆盖全部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对接西门子认证标准,学生毕业时平均持有3.2个职业资格证书,2024届毕业生入职世界500强企业比例达35%。
四、发展蓝图:数字建造的职教担当
智能化升级工程
规划投资2亿元建设“数字建造创新港”,重点攻关建筑机器人、元宇宙实训等前沿领域。在建的XR虚拟教研室,可实现粤港澳三地师生协同开展古建筑修复仿真教学。
国际化发展布局
在马来西亚设立“鲁班工坊”,输出《智能建造技术标准》。与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共建“3+1”双学位项目,学生大三赴德参与可持续建筑项目研发比例达15%。
从白塔校区的百年建筑标本馆到职教园区的智能建造实训基地,辽宁建筑职业学院正以“专业集群化、培养实战化、服务区域化”的三维体系,重塑建筑职业教育的价值坐标。这所“辽东建筑工匠的摇篮”通过“校政企协同、课证岗融通、产学研结合”的育人模式,为新时代新型城镇化建设培育着兼具数字素养与工匠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在职业教育类型化改革背景下,其“立足辽宁、辐射东北、面向建筑产业新时代”的办学定位,为中国建筑高职教育发展提供了独具特色的“辽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