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固定资产核算过程中,折旧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其中双倍余额递减法就是一种常用的折旧计算方式。那么它究竟是如何进行折旧计算的呢?
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原理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一种加速折旧法。它的核心在于,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金额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来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这里直线法折旧率的计算就是用1除以预计使用年限。比如说,一项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是5年,那直线法折旧率就是1÷5=20%,而双倍余额递减法的折旧率就是20%×2=40%。
具体计算步骤
首先,确定固定资产的原值,这是计算的基础数据。然后,按照前面说的算出双倍余额递减法的折旧率。在计算每期折旧额时,第一期折旧额等于固定资产原值乘以折旧率。比如固定资产原值是10000元,折旧率40%,那第一期折旧额就是10000×40%=4000元。到了第二期,计算折旧额的基数就变成了固定资产原值减去第一期已提折旧后的余额,即(10000-4000)×40%=2400元,以此类推后续各期。不过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时,当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要将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举例说明
假设企业有一台设备,原值为8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4年,预计净残值为400元。先算出直线法折旧率为1÷4=25%,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率就是25%×2=50%。
第一期折旧额:8000×50%=4000元;
第二期折旧额:(8000-4000)×50%=2000元;
第三期,此时已到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要先算出此时固定资产账面净值为8000-4000-2000=2000元,扣除预计净残值400元后余额为1600元,这1600元在最后两年平均摊销,每年就是1600÷2=800元。
通过这样的计算方式,双倍余额递减法能够让企业在固定资产使用前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符合一些固定资产在前期使用效率高、损耗大的实际情况,合理反映了固定资产的价值损耗过程。
双倍余额递减法的折旧计算有着明确的原理和步骤,通过合理运用能更准确地核算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价值变化,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