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其办学定位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征。根据2025年招生信息显示,该校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本科与专科并行的招生体系,其中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专业通过专升本途径招生,2025年专升本16个专业计划招生1800名。作为浙江省首所职业本科大学,其核心职能是培养“具有新时代工匠精神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而非参与传统学术型本科的“一本”标签竞争体系。
一、办学定位与历史沿革
学校承载着“自强不息、执着攀登”的校训精神,历经三次战略跨越:
- 专科奠基期(2003-2019):前身为2003年建立的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原金华城乡建设学校和浙江广播电视大学东阳学院资源,形成土木建筑类专业的办学基因,累计培养专科层次技术人才超10万名;
- 职业本科转型期(2019-2022):2019年成为全国首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院校,2020年正式更名,2022年获批学士学位授予权,构建覆盖建筑全产业链的18个职业本科专业;
- 高质量发展期(2023-2025):建成2个国家级骨干专业、7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主持参与8个职业本科专业国家教学标准制定,其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入选浙江省高水平建设名单。
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学校构建“产教融合+国际视野”的育人体系,形成四大办学特色:
- 双轨制培养:实施普通专升本与职业本科教育并行机制,2025年专升本理工类占比80.4%,构建“3+2”专本衔接通道,与浙江理工大学等高校开展联合培养;
- 实战教学强化:建成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1门、省级实训基地12个,年均承接企业技术攻关项目44项,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奖项超千项;
- 国际认证体系:推行“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双证制度,建设行业特有工种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年均颁发证书3000余本;
- 数字教学改革:开发25部省级新形态教材,8门课程上线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虚拟现实技术、工业互联网等专业实现“理论-实训-就业”全链条数字化培养。
三、招生格局与社会认可
从2025年招生政策看其教育生态:
- 多元招生体系:包含普通专升本(1550人)、退役士兵免试专升本(250人)、高职提前招生(175人)三类通道,空中乘务等专业实施“身体素质+职业适应性”综合测评;
- 就业质量优势: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连续五年超浙江省平均水平,毕业5年收入居全国专科院校第六,创业率高于全省均值32%;
- 区域产业服务:年均为长三角建筑产业输送技术骨干8000余人,毕业生入职中建、中铁等头部企业占比41%,参与杭州亚运场馆等重大项目占比27%。
四、职业本科教育价值再定义
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背景下实现三重突破:
- 教育标准创新:作为全国首批职业本科学士学位授予单位,构建“决策-设计-施工-运营”建筑全产业链人才培养标准;
- 办学机制改革:2021年转为国有民办体制,形成“教学专业化、后勤社会化、管理现代化”的新型办学模式;
- 文化传承融合:将东阳木雕、古建修复等传统技艺融入课程,培养“懂技术、有文化、善创新”的复合型工匠。
作为扎根“建筑之乡”东阳的“职业本科改革试验田”,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用22年发展史诠释了“类型教育”的深刻内涵。其发展轨迹印证:职业本科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不在于学历层次标签,而在于能否构建“产业需求导向-职业技能认证-终身发展支持”的生态体系。随着16个职业本科专业的持续优化,这所兼具国企基因与民营活力的院校,正通过“智能建造+数字设计”专业群重塑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成为长三角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人才储备库。
平台声明:该文系作者个人观点,研学网系内容创作发布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