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格力职业学院是由世界500强企业格力电器全额出资创办的全日制民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办学层次为专科(高职)。该校于2023年5月经教育部备案获批成立,是广东省首家由500强企业创办的高职院校,主管部门为广东省教育厅。学校选址珠海高新区唐家湾,占地面积约300亩,规划建设交流中心、智能制造实训基地等设施,首期计划开设制冷与空调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等5个专业。尽管原定2023年9月启动招生,但截至2024年1月,因尚未完成民政部门法人登记注册,实际招生仍未启动。
一、办学层级的权威界定
该校的办学属性具有三大核心特征:
- 专科高职定位:明确属于非营利性民办全日制高职院校,颁发全日制大专学历文凭。其办学定位聚焦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与本科教育形成差异化发展路径。
- 企业基因优势:作为格力电器全资投入的教育项目,首期建设资金超5亿元,依托企业全球领先的智能制造产业链,打造“校企一体,工学交替”培养模式。
- 区域产业适配:重点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高端制造业发展需求,围绕人工智能、5G通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专业群,目标服务珠海“智造之城”建设。
二、专业建设的产教融合特色
该校构建了“智能制造+新商科”的三大专业集群:
- 智能制造核心群
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直接对接格力核心产业,配备工业级实验室和智能生产线,学生可参与中央空调系统研发项目实践。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引入德国工业4.0标准,开发《智能装备运维》等校企双元课程。 - 人工智能延伸领域
大数据技术专业依托格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数据建模与分析实训室,计划培养智能制造数据分析师。规划中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将采用“双导师制”,由格力工程师与校内教师联合授课。 - 新商科创新方向
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与格力海外销售体系深度绑定,开发《国际品牌运营》《跨境电商物流》等特色课程,目标实现“课堂即卖场”的实战化教学场景。
三、人才培养的校企协同路径
该校提出“三即”培养理念(入学即入职、学习即创业、毕业即就业),形成三大创新机制:
- 产教场景融合:直接使用格力研发中心、生产基地作为教学场所,实现“教室-实验室-工厂”场景无缝转换。例如制冷专业学生可进入珠海格力电器总部的国家级技术中心参与项目研发。
- 双师型师资建设:计划为每个专业配备格力技术骨干作为产业导师,目标三年内“双师型”教师比例超70%,同时建立教师赴企业挂职的常态化机制。
- 证书体系贯通:实施“1+X”证书制度,机械制造专业对接工业机器人操作员认证,市场营销专业引入格力内部销售工程师资质考核,目标双证获取率达85%。
四、发展挑战与未来展望
面对筹建期延迟招生的现实困境,该校需突破三大瓶颈:
- 行政流程提速:民政登记滞后导致首年招生计划落空,需加快完成法人注册、师资备案等程序,争取2025年启动招生。
- 社会认知培育:作为民办高职,需破解家长对“企业办学=员工培训”的误解,强化“专科=技术骨干”的职业教育价值宣传。
- 科研服务突破:规划中的工程技术中心需加速落地,重点在智能装备、绿色制冷等领域形成专利成果,目标三年内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超1000万元。
这所承载着“中国智造”基因的新兴院校,正以“产教融合,格物笃行”的办学理念,在粤港澳大湾区探索职业教育新范式。从唐家湾的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到格力全球研发中心,珠海格力职业学院用实践诠释:企业办学的核心价值在于“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深度咬合。正如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所言:“我们要培养的不是普通技工,而是能定义行业标准的技术领军者。”这所“专科阵营中的产教融合先锋”,正在珠海“二次创业”的浪潮中蓄势待发。
平台声明:该文系作者个人观点,研学网系内容创作发布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