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利润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经营成果的报表,而增值税作为一项重要的税费,很多人不太清楚它是如何在利润表里面体现的。
增值税的基本概念
增值税是以商品(含应税劳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从计税原理上说,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流通、劳务服务中多个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它实行价外税,也就是由消费者负担,有增值才征税没增值不征税。
增值税与利润表的关系
虽然增值税是价外税,但它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还是会对利润表产生间接影响。企业购进货物或接受劳务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如果符合抵扣条件,是可以在计算应纳税额时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这部分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实际上减少了企业的成本支出。因为如果没有增值税抵扣机制,企业购进货物的含税成本会更高,而能抵扣就相当于降低了采购成本,从而会影响到利润表中的营业成本项目。
另外,企业销售货物或提供劳务收取的增值税销项税额,虽然它不计入销售收入,但是企业定价时往往会考虑增值税因素。例如,企业要保证一定的利润水平,在确定销售价格时会把增值税税负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而销售价格的高低又会直接影响到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项目。如果销售价格定得不合理过高,可能会影响产品销量,进而影响营业收入和最终的利润。
增值税在利润表具体项目的体现
在利润表中,并没有一个专门的项目直接列示增值税的金额。但如前面所说,它通过影响营业成本和营业收入等项目来间接体现。比如,当企业采购原材料,支付的进项税额得以抵扣,使得原材料的实际成本降低,反映在利润表中就是营业成本相对降低,利润可能会相应增加。而在销售产品时,定价中包含的销项税额影响销售价格,进而影响营业收入,最终也会影响到利润的计算。
增值税虽然不在利润表中有直接的体现项目,但它通过对营业成本和营业收入等关键项目的影响,在企业利润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间接作用,与企业的经营成果息息相关,企业在进行财务分析和决策时必须充分考虑增值税的这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