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的财务处理中,常常会涉及到公允价值变动和资产减值这两个概念。不少人对它们之间的区别感到困惑,这两者究竟有哪些不同呢?
概念不同
公允价值变动是指资产或负债由于市场因素等原因,其公允价值发生的变化。比如交易性金融资产,会随着市场行情波动而产生公允价值的增减变动。而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例如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更新换代等原因,其可收回金额下降,就可能出现资产减值情况。
产生原因不同
公允价值变动主要是因为市场环境的变化,如市场供求关系、利率波动等。例如股票市场的涨跌会使持有的股票公允价值变动。资产减值的产生原因更为复杂,除了市场因素外,还可能是资产自身的损耗、技术进步导致资产过时等。例如一些电子产品生产设备,随着新技术出现,其价值可能大幅下降。
会计处理不同
公允价值变动一般计入当期损益,比如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而存货等少数资产减值在符合条件时可以转回。企业确认资产减值时,要通过相应的减值准备科目进行核算。
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不同
公允价值变动会直接影响利润表中的当期利润,进而影响所有者权益。资产减值则会减少资产的账面价值,同时确认减值损失影响利润,且资产减值准备会在资产负债表中作为相关资产的抵减项目列示。
公允价值变动和资产减值在概念、产生原因、会计处理以及对财务报表的影响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区别。了解这些区别,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平台声明:该文系作者个人观点,研学网系内容创作发布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