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税务策划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它能够帮助企业合理降低税负,提升经济效益。而在税务策划里,选择购货对象就是一个很关键的环节。很多企业在采购货物时,往往只关注价格和质量,却忽略了不同购货对象对税务方面的影响,这可能导致企业错失节省税务成本的良机。
不同购货对象的税务差异
一般来说,购货对象主要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从增值税的角度看,如果企业选择从一般纳税人处购货,通常能够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其进项税额可以按照规定进行抵扣,从而减少企业应缴纳的增值税额。比如,一家企业采购一批价值100万元的货物,增值税税率为13%,从一般纳税人处购货取得专票,那么进项税额就有13万元,可以在计算应纳税额时进行抵扣。
而从小规模纳税人处购货,情况就有所不同。小规模纳税人一般只能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即使可以申请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其税率也相对较低(如目前多为3%等情况),这意味着企业能够抵扣的进项税额相对较少。同样是上述100万元的货物采购,从小规模纳税人处购货且取得代开专票,进项税额可能只有3万元左右,与从一般纳税人处购货相比,可抵扣税额差距明显。
综合考虑选择购货对象
不过,选择购货对象不能仅仅只看可抵扣的进项税额。还需要考虑货物的价格、质量等因素。有时候,小规模纳税人可能会因为自身规模小等原因,在货物价格上给出更优惠的条件。比如,从一般纳税人处购货含税价113万元(价100万元+增值税13万元),而从小规模纳税人处购货含税价可能只有105万元(假设),即便从小规模纳税人处购货取得专票可抵扣税额少,但综合考虑货物成本(购货价减去可抵扣税额),从小规模纳税人处购货后的实际成本可能更低。
另外,企业自身的销售情况也会影响购货对象的选择。如果企业的产品主要面向终端消费者,不需要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销售,那么进项税额的抵扣对企业来说重要性可能相对降低,此时就可以更侧重于考虑货物价格等因素来选择购货对象。
企业在进行税务策划选择购货对象时,要全面综合地考虑各种因素。不能只看重一方面,要将增值税抵扣情况、货物价格、质量以及企业自身销售情况等多方面因素结合起来分析权衡,这样才能选出最适合企业自身发展、能最大程度降低税务成本和经营成本的购货对象。
税务策划中的购货对象选择并非简单之事,需要企业管理者和财务人员仔细斟酌,从多个角度去考量,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