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经营或合作项目中,常常会出现多方共同出资购置固定资产的情况。那这共同出资的固定资产该如何准确入账呢?这可是个关系到财务处理是否规范、准确反映各方权益的重要问题,下面就来详细说一说。
明确资产成本
首先要确定这固定资产的总成本。这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以及专业人员服务费等,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都要算进去。当是共同出资时,各方按照出资协议约定的出资比例或者实际出资额来分担这总成本。比如,甲、乙双方共同出资购买一台设备,设备价款10万元,运输安装等费用共2万元,总成本就是12万元。若双方约定各出资一半,那各自承担的成本就是6万元。
入账的会计分录
在确定好各自应承担的成本后,就可以进行入账处理了。对于接受固定资产投资的企业来说,要按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假设A公司和B公司共同出资成立C公司,A公司以现金出资,B公司以一台设备出资,经评估该设备价值80万元(假设公允价值合理且相关税费忽略不计),那C公司的入账处理如下:
借:固定资产——设备80万元
贷:实收资本——B公司80万元
如果是多方共同出资购置固定资产且并非作为投资成立新公司这种情况,比如甲、乙、丙三方共同出资购买一辆车用于共同经营业务,各自出资比例分别为40%、30%、30%,车价及相关费用共30万元。则甲承担成本12万元,乙承担9万元,丙承担9万元。在各自企业的账面上:
甲企业:
借:固定资产——车12万元
贷: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12万元
乙企业、丙企业同理,只是金额按各自承担的成本来写。
后续核算与折旧
入账完成后,后续还要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比如计提折旧。折旧方法要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选择,常见的有直线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按照各自入账的固定资产价值以及选定的折旧方法,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分期计提折旧,并计入相关成本费用科目。
共同出资的固定资产入账需要准确确定资产成本、规范做好入账分录以及后续合理进行核算等一系列操作,只有这样才能在财务上清晰准确地反映各方权益以及资产的状况,保障企业经营或合作项目在财务方面的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