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的财务核算工作中,经常会涉及到各种资产的核算方法,其中成本法是较为常用的一种。但很多人对于成本法如何核算并不是十分清楚,下面就来详细讲讲。
成本法核算的适用范围
成本法通常适用于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这里的控制,意味着企业有权决定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该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比如,一家大型集团公司对其下属的全资子公司的投资核算,往往就会采用成本法。因为集团公司对全资子公司有着绝对的控制权,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安排子公司的经营等活动,这种情况下用成本法能较为准确地反映投资关系和财务状况。
成本法核算的初始计量
在初始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直接相关的费用、税金及其他必要支出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例如,企业A购买了企业B100%的股权,支付了1000万元的价款,同时还支付了5万元的相关手续费等,那么这笔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就是1005万元。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这部分应作为应收项目单独核算,不计入初始投资成本。
成本法核算的后续计量
在后续核算过程中,被投资单位实现盈利或者发生亏损,一般情况下,采用成本法核算的投资方是不做账务处理的。只有在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投资方才会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比如,上述企业A投资的企业B宣告分派现金股利100万元,企业A应按照其享有的份额确认投资收益,账务处理为借记“应收股利”科目(假设企业A应享有的份额就是100万元),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成本法核算的处置
当企业处置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时,应将取得的处置价款与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例如,企业A后来以1200万元的价格转让了对企业B的股权,此时该股权的账面价值假设为1005万元(初始投资成本,后续未发生其他影响账面价值的情况),那么处置产生的收益就是195万元(1200-1005),账务处理上要借记“银行存款”1200万元,贷记“长期股权投资”1005万元,贷记“投资收益”195万元。
成本法核算是企业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中的重要方法,通过明确其适用范围、初始计量、后续计量以及处置等方面的具体操作,能够让企业在相关财务核算工作中更加准确、规范地反映投资情况和财务成果,从而为企业的经营决策等提供有力的财务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