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审计工作中,资产类抽凭是一项重要环节,但很多人对于具体该如何抽往往不太明晰。
明确资产类科目范围
资产类科目众多,像常见的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等都在此列。首先要对被审计单位的资产类科目有清晰的梳理,了解其构成及大致规模。比如一家制造企业,存货可能包括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不同类别,清楚这些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抽凭工作。
确定抽样方法
一般会采用随机抽样、系统抽样等方法。随机抽样就是完全随机地从凭证总体中选取样本,能保证每个样本被选中的概率相同,避免人为偏向。系统抽样则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如每隔多少张凭证抽取一张。选取抽样方法要根据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特点和凭证数量等来决定。如果凭证数量庞大且业务相对规律,系统抽样可能更高效;若想更具随机性,随机抽样会是不错的选择。
抽凭的具体内容查看
对于选取的样本凭证,要详细查看其相关内容。以应收账款为例,要关注销售合同是否齐全,发票开具是否合规,收款记录是否与账载金额相符等。对于固定资产,要查看购置发票、验收报告、折旧计算表等,核实其入账价值、折旧计提等是否准确。同时,还要留意凭证上的审批签字流程是否完整,有无异常的备注信息等。
做好记录与分析
在抽凭过程中,要将发现的情况详细记录下来,包括凭证日期、编号、摘要、金额以及发现的问题等。抽凭结束后,对记录的内容进行分析,判断是否存在财务处理不当、内部控制缺陷等情况。若发现较多类似问题,可能需要扩大抽凭范围进一步核实。
审计资产类抽凭需要我们先明确科目范围,选好抽样方法,认真查看抽凭内容并做好记录分析,这样才能有效完成该项工作,确保审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企业财务状况的准确评估奠定基础。
平台声明:该文系作者个人观点,研学网系内容创作发布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