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是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办学层次明确为专科(高职)。根据教育部对高校批次的划分标准,“一本”特指通过普通高考本科一批次录取的公办本科院校。该校作为甘肃省“双高计划”立项建设院校,始终在专科批次开展招生与人才培养。学院前身可追溯至1958年成立的白银公司技工学校,2011年正式升格为高职院校,现为甘肃省唯一以有色金属冶炼、智能装备为特色的高职院校,总占地面积830余亩,全日制在校生超万人。
一、办学定位与历史沿革
该校承载着服务国家战略资源产业的职业教育使命:
- 历史跨越:由白银公司技工学校(1958年)、白银有色金属职工大学(1984年)、甘肃省靖远师范学院(1935年)等机构合并组建,2021年完成市属职教资源整合,形成“南北两校区、中高职衔接”的办学格局。
- 战略地位:入选教育部职业教育“走出去”首批试点院校,拥有国家级实训基地3个(数控技术、高技能人才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有色冶金技术、电气自动化),承担甘肃省60%有色金属行业技术人才培养任务。
- 硬件实力:建有工业机器人实训中心、智能网联汽车实验室等135个校内实训基地,教学科研设备总值超9946万元,图书馆藏书42万册。
二、专业体系与产教融合
构建资源开发、智能装备、现代服务三大特色领域:
- 核心专业群:
- 有色冶金技术:省级高水平专业群,与白银有色集团共建订单班,毕业生首年平均薪资达5500元/月。
- 工业机器人技术:配备华中数控工业机器人应用中心,学生可考取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1+X证书,就业率连续五年超95%。
- 学前教育:国家级骨干专业,建有奥尔夫音乐教室、蒙台梭利教具实训室,教师资格证考试通过率超90%。
- 培养创新:
- 现代学徒制:与中核钛白、华为等300余家企业合作,实施“招生即招工、毕业即上岗”机制,企业导师承担50%实践课程。
- 国际拓展:在赞比亚设立“中赞职业技术学院”培训基地,输出《有色金属冶炼技术标准》等职教规范。
三、招生政策与发展通道
体现职业教育普惠性与行业针对性:
- 录取标准:2025年甘肃省高职分类考试文科最低130分、理科130分,退役军人享文化课免试政策,国家级技能竞赛获奖者可免试入学。
- 学费体系:严格执行公办标准,普通专业4500元/学年,住宿费1100元/年,困难学生可申请最高20000元/年助学贷款。
- 升学路径:与东北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开展“3+2”专本贯通培养,2024年专升本率达39%;优秀学生可通过“中赞项目”赴海外就业。
四、社会贡献与区域影响
在西北工业振兴中发挥关键作用:
- 人才输出:累计培养毕业生6万余名,白银市有色金属企业技术骨干70%、数控设备维护人员65%毕业于该校。
- 技术研发:与中科院合作研发的“重粒子加速器测磁线圈”获全国技工科研成果一等奖,为航天510所提供航空电源盒技术支持。
- 文化传承:将“铜城精神”融入课程体系,师生团队编纂的《工业文化图谱》被列为甘肃省职教特色教材。
作为黄河上游的“现代工匠摇篮”,该校通过“精益求精”的校训精神,构建起“产教融合、国际视野”的育人体系。其“服务国家战略、扎根西部产业”的办学定位,为选择资源开发与智能制造的考生提供了特色化发展平台。报考时需明确其公办高职专科属性,结合“一带一路”倡议与西部大开发战略,在有色金属与高端装备领域把握职业机遇。
平台声明:该文系作者个人观点,研学网系内容创作发布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