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的会计核算中,常常会面临如何准确计量存货价值的问题。比如,市场环境变化时,存货的实际价值可能与账面成本不一致,那该以什么标准来确定存货的价值呢?这就涉及到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含义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是指对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之中较低者计价的方法。这里的成本,是指存货的历史成本,也就是企业取得存货时实际发生的支出。而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的比较
企业在确定存货的期末价值时,需要比较存货的成本和可变现净值。如果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存货按成本计量;如果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量,同时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例如,某企业库存商品的成本为100万元,估计售价为90万元,估计销售费用及相关税费为5万元,那么该商品的可变现净值为85万元(90-5),低于成本,此时应按85万元计量存货价值,并计提15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应用
这种方法的应用体现了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它可以使存货更符合资产的定义,避免高估资产和利润。在实际操作中,企业需要定期对存货进行清查和评估,以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对于不同的存货项目,可以采用个别比较法、分类比较法或综合比较法来确定存货的期末价值。
-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是企业确定存货期末价值的重要方法。当存货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不一致时,选择较低者计量,既能真实反映存货的实际价值,又能遵循会计核算的谨慎性原则。这样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准确的财务信息,有助于投资者和管理者做出合理的决策。
平台声明:该文系作者个人观点,研学网系内容创作发布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