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蓝天航空职业学院是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民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办学层次明确属于专科(高职)教育范畴。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全国高等学校信息,该校未进入本科一批或二批招生序列。学院成立于2016年,位于广西来宾市,总占地面积600余亩,现有在校生10000余人,是广西唯一的航空类高职院校。学校以“志存高远、光耀蓝天”为校训,聚焦航空类专业教育,配备教学飞机6架、航空发动机8台等实训设备,2023年获批自治区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
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这所承载航空教育使命的院校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 初创期(2016-2020年):依托校企合作模式,初期开设空中乘务、飞机机电设备维修等核心专业,建成20余个实训基地。
- 示范升级期(2021-2024年):2023年入选广西产教融合示范项目,新增无人机应用技术、新能源材料应用技术等前沿专业,形成“航空+现代服务”双核驱动的专业体系。
- 内涵提升期(2025年至今):计划投资5亿元建设航空信息技术学院,与华为·慧科共建ICT产业学院,2025年单招计划覆盖42个专业。
专业布局与核心优势
学校构建“航空特色、多元延伸”的专业生态:
- 国家级特色培育专业:空中乘务和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群开发《航空服务礼仪规范》等地方标准,学生连续三年获省级技能大赛奖项。
- 省级重点集群: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配备3D打印实训室,开发的《无人机测绘技术》课程被列为自治区精品课程。
- 产教融合创新:与深圳航空、广西机场集团等200余家企业合作,开设“深航班”“机场运维班”等订单班,实现实训与就业无缝对接。
- 升学通道:与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开展“3+2”高本贯通培养,2024年专升本录取率达58%。
教学资源与实训体系
形成“虚实结合、工学交替”的现代职教场景:
- 实训平台:投资2.4亿元建设数字化航空实训中心,包含虚拟现实飞行模拟舱、航空发动机拆装工坊,校外签约南宁吴圩国际机场等实训基地。
- 师资力量:教职工中双师型教师占比45%,聘请民航局认证工程师、退役飞行员担任产业导师,其中省级教学名师2人。
- 数字转型:开发《元宇宙航空安全演练系统》,建成自治区级在线精品课程7门,2025年实现所有专业智慧教学全覆盖。
招生就业与社会服务
学校实施“精准选拔+定向培养”机制:
- 梯度化录取:2025年广西专科批预估分数线理科200分、文科245分,空中乘务专业要求男生身高172cm以上、女生162cm以上。
- 学费政策:航空类专业10800-13800元/学年,设立国家助学金(最高4500元/年)等12类资助项目,覆盖60%在校生。
- 就业质量:毕业生年均就业率95%,民航安全技术管理专业人才被珠三角机场集团争抢,起薪达5500元/月。
- 区域贡献:年均开展航空科普活动50场,开发的《乡村青少年航空启蒙手册》覆盖来宾市122个行政村。
未来发展蓝图
学院锚定三大战略方向实现跨越式发展:
- 职业本科突破:计划2028年前升格为广西蓝天航空职业技术大学,首批申报航空物流管理、无人机系统工程等职业本科专业。
- 国际标准输出:在东盟国家设立2个“丝路航空学院”,输出《中国低空经济运营标准》等国际规范。
- 数字航空创新:投资1.5亿元建设元宇宙飞行训练中心,开发《AI航空器故障诊断系统》等6门新课,2026年完成航空类专业全流程数字化改造。
这所秉承“崇德重智,务实创新”校风的航空强校,虽未开展本科招生,但其1个自治区级高水平专业群、42个特色专业的办学实力,正成为“中国—东盟航空人才培育基地”。正如广西教育厅评价:“该校为民办高职服务区域航空产业发展提供了产教融合的示范样本”。
平台声明:该文系作者个人观点,研学网系内容创作发布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