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存货的计价方法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其中存货加权平均法是常用的一种方法。那么,存货加权平均法怎么算呢?
存货加权平均法是以期初存货数量和本期各批进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期初存货成本和本期各批进货成本的总和,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从而确定本期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
具体计算公式为: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进货总成本)÷(期初存货数量+本期进货总数量);本期发出存货成本=本期发出存货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例如,某企业期初存货为100件,单价为10元;本期进货两次,第一次进货200件,单价为12元;第二次进货100件,单价为14元。则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100×10+200×12+100×14)÷(100+200+100)=12(元)。本期发出存货200件,本期发出存货成本=200×12=2400(元);期末存货数量为100件,期末存货成本=100×12=1200(元)。
存货加权平均法的优点是计算方法简单,而且在市场价格波动不大的情况下,能够较为均衡地反映存货的成本。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在价格波动较大时,可能会使存货成本的计算不够准确。
存货加权平均法是企业存货计价的一种重要方法,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存货计价方法,以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平台声明:该文系作者个人观点,研学网系内容创作发布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