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常常会涉及到如何将相关收支转结余的问题,这对于准确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至关重要。
了解基本概念
首先要清楚什么是结余。结余是指行政单位在一定期间各项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它包括财政拨款结余、非财政拨款结余等不同类型。财政拨款结余主要是财政资金在收支相抵后的剩余情况,而非财政拨款结余则是除财政拨款之外的其他收入与相应支出相抵后的结果。
财政拨款结余的结转步骤
对于财政拨款结余,在年末时,要对财政拨款收入和财政拨款支出进行梳理。将本年度财政拨款收入的累计发生额与财政拨款支出的累计发生额进行对比。如果收入大于支出,其差额部分就是财政拨款结余。这部分结余需要按照规定的流程,在财务账目中进行准确记录和结转,一般会结转到下一年度继续按规定使用,同时要在相关财务报表中清晰体现。
非财政拨款结余的结转要点
非财政拨款结余的结转相对复杂一些。要先确定各项非财政拨款收入的来源,比如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以及与之对应的各项支出。同样在年末进行收支对比,计算出结余金额。在结转过程中,要注意区分不同性质的非财政拨款结余,比如专项资金结余和非专项资金结余。专项资金结余要按照专项资金管理的相关规定,可能需要专款专用继续安排特定项目,而非专项资金结余则可根据单位的实际需求统筹安排使用,但也都要遵循财务制度规范进行准确结转和账务处理。
行政单位准确进行转结余的操作,能清晰呈现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和资金剩余情况,对于合理规划资金使用、保障单位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以及接受相关部门的财务监管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平台声明:该文系作者个人观点,研学网系内容创作发布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