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研究生院依托天华院深厚的科研底蕴与行业资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作为我国化工装备领域的重要科研机构,其研究生教育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了大批在化工机械、自动化控制等领域具有创新能力的技术骨干。
历史沿革与机构背景
天华院前身为原化工部化工机械研究院和自动化研究所,2000年合并转制为国家级科技型企业,是化工部十大重点科研院所之一。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集科研开发、工程设计、检验检测、成果转化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机构,拥有化工过程机械硕士学位授予权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学科布局与专业特色
研究生教育聚焦化工过程机械核心领域,涵盖化工机器设计、化学工程装备、材料腐蚀防护、自动化仪表、环保技术等方向。特色研究方向包括大型干燥设备、阳极保护浓硫酸冷却器、乙烯裂解炉燃烧系统等,多项技术打破国外垄断,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重大荣誉。
师资队伍与科研实力
现有教职工1000余人,专业技术人员占比75%,含教授级高工23人、高级工程师260人,2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近三年年均科研项目40项,累计获国家级科技奖励36项,持有国家专利690项(含国际专利47项),主导编制多项行业标准。
研究生培养机制
采用“学术导师+工程导师”双轨制,学生深度参与国家重大装备国产化项目。开设工程硕士联合培养通道,支持工作满两年者攻读西安交大等高校工程硕士。实施“八金一补贴”福利体系,提供3万元住房补贴及高于普通院校的科研津贴,定向培养毕业生需服务五年。
科研平台与实验条件
建有国家干燥技术及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部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2个专业实验室,拥有化学工业非金属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行业权威检测平台。南京科研基地占地200亩,配备3.5万平方米生产试验车间,支撑大型干燥设备等中试研发。
产学研融合与技术创新
深度参与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等国家重大工程,实现90%以上石化重大干燥设备国产化。开发的SHJ双螺杆挤出机、CBL裂解炉等装备替代进口,近三年营收超10亿元,技术成果转化率超过80%。与恒力石化、独山能源等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形成“研发-中试-产业化”闭环。
国际合作与学术影响
持有美国、日本等国际专利7项,主编《化工自动化及仪表》《化工机械》等核心期刊,参与制定国际干燥技术标准。通过对外贸易权开展跨国技术合作,放射性检测仪表等技术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备应用于东南亚煤化工项目。
招生政策与职业发展
每年招收化工过程机械学术型硕士,初试科目含思想政治、英语一、数学一及专业基础课。执行国家二区复试线,实行1:2差额复试,同等学力加试本科主干课程。毕业生多进入中石化、中化集团等央企,或留院从事核心技术研发,近年就业率保持98%以上。
作为化工装备领域的“国家队”,天华院研究生院通过紧密的产学研联动,持续输出解决“卡脖子”难题的创新型人才。其将行业需求深度融入培养体系的教育模式,为推进大型石化装备国产化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征程中彰显独特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