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闽东茶香萦绕的福安市福泰路232号,宁德职业技术学院以"实事求是、身体力行"的校训精神,矗立为闽东职业教育的核心阵地。这所由宁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公办高职院校,溯源至1934年创办的宁德市农业学校和1939年成立的福安师范学校,历经90年历史积淀,现已成为占地523亩、拥有8个二级学院、34个全日制专业的现代化校园。作为闽东地区唯一的高职院校,其"机械制造及自动化""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入选国家级骨干专业,2025年金平果高职院校排名位列全国第280位(II类),构建起"装备制造-现代农业-数字技术"三位一体的专业生态体系。
一、办学定位:专科教育的深耕实践
宁德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办学层次明确为专科教育。根据2025年招生章程,该校通过普通高考专科批次、高职单招等渠道招生,重点专业录取分数线集中在300-400分区间。作为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培育单位,其办学特色体现在三方面:
- 产教深度融合:与青拓集团、宁德时代等2462家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共建4个省级产业学院,订单班比例超40%;
- 乡村振兴服务:农垦茶产业学院年均培养制茶技术人才500名,开发的《智能灌溉系统》在闽东20个茶乡推广应用;
- 数字技术赋能:配备价值9000万元的教学设备,包括135兆瓦火电仿真系统和XR虚拟变电站巡检系统。
二、学科建设:"三链融合"专业矩阵
核心专业集群
装备制造专业群传承工业基因,涵盖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新能源汽车技术等方向。其中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配备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学生年均参与生产线智能化改造项目50次,高级技工证获取率达92%。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与中电科共建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开发的《VR变电站巡检系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奖。
现代农业特色
茶学院创新"理论+茶园+工厂"培养模式,传承茶界泰斗张天福的制茶技艺。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专业学生年均参与武夷岩茶深加工项目30项,初级评茶员证获取率连续五年保持85%。
数字化转型领域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配备杜比全景声混录棚,开发的《闽东畲绣数字纹样库》收录2000余种传统纹样。该专业在2024年高职分类考试中录取分数线达368分,超专科线188分。
三、人才培养:"三元协同"育人机制
双元培养体系
实施"2+1"分段培养,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推行"教室-实训基地-宁德时代工厂"三级实践模式。现代学徒制试点学生年均参与动力电池维护项目30项,就业满意率超96%。
证书贯通机制
作为教育部1+X证书试点院校,智能微电网运维、云计算运维等26项资质覆盖全部专业。2024届毕业生人均持有2.8本职业资格证书,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ABB认证通过率全省第一。
创新创业平台
创建省级众创空间"宁职创客中心",年均孵化30个学生创业项目。与京东共建数字营销基地,培育出年营收超千万的"闽东电商直播联盟"。
四、发展蓝图:闽东振兴的职教担当
数字化转型工程
规划投资1.2亿元建设"智慧茶产业创新中心",研发区块链茶叶溯源系统和AI病虫害诊断平台。在建的元宇宙实训基地可模拟万人级茶园数字孪生场景。
区域协同战略
深化"闽东北协同发展区职教联盟"合作,2026年启动"数字工匠培养计划",与福建农林大学共建"茶产业技术联合实验室"。
文化传承创新
建立张天福茶文化研究院,开发《VR茶艺实训系统》。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专业将非遗制茶技艺融入现代工艺,作品《白毫银针》系列获省级文化创意大赛一等奖。
从福泰路的欧式建筑群到太姥山麓的产教基地,宁德职业技术学院正以"服务乡村振兴、深耕专科教育、传承闽东文化"的三维坐标,重塑现代职业教育的价值体系。通过"校政企联动、课证赛融通、德技创并修"的育人机制,为闽东绿色高质量发展培育兼具工匠精神与数字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在职业教育类型化改革背景下,其"立足宁德、服务闽东、辐射福建"的办学定位,为山区高职院校发展提供了独具茶乡基因的"宁德方案"。